杰拉斯的博客

进化、理性和情感——《耶鲁大学公开课:心理学导论》学习笔记

杰拉斯 杰拉斯 | 时间:2023-06-24, Sat | 1,171 views
心路历程 

进化、理性和情感(Evolution & Rationality & Emotions)

课程视频(上):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s411Z7h1?p=10
课程视频(中):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s411Z7h1?p=11
课程视频(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s411Z7h1?p=12

为什么我们要在心理学中探讨进化论?与生理结构一样,我们的认知机制也是为了生存和繁衍,经过了自然选择而演化出来的。但有一个对于进化和心理学的误解是,自然选择导致动物,包括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想要『传播他们的基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混淆了终极因果关系(Ultimate Causation)近因因果关系(Proximate Causation)的区别。终极因果关系是指某事物在数百万年的历史中存在的根本原因,而近因则是现在驱使做某事的原因。另一个误解是,认为自然选择使得所有事物都更具有适应性。而实际上自然选择产生了部分适应性的结果,但也有部分是副产品和意外(比如为什么许多人会喜欢色情片/甜食/音乐/视觉艺术/小说),我们学习进化论和心理学,就是为了分清什么是什么。

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宁的一项研究改变了我们对人类的决策能力及理性的理解,我们并不是逻辑思考者(依据逻辑公理、数学和理智思考),而是用简单的启发式思维(Heuristics),依据有限的知识在短时间内找到问题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在我们的进化史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时它也会误导我们,比如:

  •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对一个客观上相同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比如『某个方案能够救下500人中的200人/500人中的300人会死去』。
  •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因为人们对失去物品会有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 忽视基础概率(Ignorance of Base Rates):人们在进行主观概率判断时倾向于使用当下的具体信息而忽略掉一般常识,如很多人会认为坐飞机比坐车更危险。
  • 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人们在判断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时,依赖于脑海中直接浮现的例子。可得性偏差是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机制,是用来自我保护的。每一次听到一个坏消息,我们都会下意识地收集起来,再做判断时,按照听到的坏消息的多少来做参考。问题在于,如果我们生活在相对闭塞的村落中,这样的机制确实能保护我们。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原始人,最近你听说部落里边有好几个人在东边的树林附近遇见了老虎,那你下一次打猎时肯定会躲开东边的树林,这是最安全的。可是在今天,可得性偏差更容易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因为很多媒体在意识地利用可得性偏差,通过传播坏消息来争夺人们的注意力,提高点击率。
  •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待心理有个好处是,它促使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一些我们平常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许多事情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天生而自然地,但当我们想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的话,我们就必须和我们的一些本能保持点距离,然后问一些其它人通常不会问的问题。许多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很自然,但他们之所以自然的理由,并不是什么必然的逻辑真理,而是他们随着我们的生理特质一起出现的。比如屎为什么闻着臭,并不是因为屎是臭的,而是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微笑(Smiles)

微笑是一个通用的社交信号,不同种族、地区、文化的人类,甚至包括天生的盲人都会通过微笑去传达高兴的情感。

微笑具有几种类型:

  • 真正高兴的微笑
  • 礼节性的微笑
  • 腼腆的微笑:表达的是尴尬或者紧张

面对一个冲你微笑的人而不笑,是件极度困难的事情,这对几乎所有情感也都适用,这种现象被称为情感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当有人看向你时怒气冲天,你是很难不模仿对方的表情的。

恐惧(Fear)

恐惧是一种非社交性的情感,和其它情感(如感激等)不同的是,它并不是以社交目的存在的。为什么黑暗、蜘蛛、蛇、一个人离家等事物会更普遍地让我们感到恐惧,而枪支、汽车、插座不会?因为前者是我们祖先的环境里特别可怕的东西,更确切地说,这些东西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曾经对我们造成了威胁。

社交情感(Social Emotions)

社交情感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对亲属的情感和对没有亲属关系但依然要打交道的人的情感。我们可以特别探讨一下促成一些利他行为(Altruism)的情感,进化生物学家们花费了大量的努力来解释,动物们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情感来。

对亲属的利他行为

想象有两种基因,一种会关照自己的后代,另一种只关照自己。那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会关照后代的基因会比只关照自己的基因更能够在生物进化史中留存下来。因此对生物来说,真正重要的不仅仅是生存,而是繁衍后代。为什么动物会关照自己的后代,因为后代是复制基因的方法。

如果从病毒的角度来看待为什么人感冒了会打喷嚏,感冒病毒的基因与人一样,也是经过了长久的进化的,它也是需要为生存和繁衍后代进化的,而感冒病毒为繁衍后代而进化出了不同的技巧,其中一个就是占据一个动物的身体并且操控它,使它排斥自己,以达到在不同的宿主个体之间传播的效果,也就是感冒时的咳嗽其实是感冒病毒利用你的身体来复制它自己的一种手段。

有一种病毒,叫弓形虫病毒,寄生在老鼠的身体里,但它在老鼠被猫吃掉的时候传播到了猫身上,然后遗留在猫的粪便里,从而传播回给老鼠。弓形虫对老鼠的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只是让老鼠没那么怕猫了,这并不是一个搞笑的设计,而是因为这是一种完美的自我繁衍手段。

一个更强大的病毒,完全可以跳过呼吸系统,而是直接操控人的大脑,让其和不同的人滥交和接吻,从而达到自我复制的目的。有证据表明,某些通过性交传播的病毒,比如梅毒,会提高人的性欲。想象一下比如某种病毒,控制了某种动物的大脑之后,改变了这个大脑,使这个动物到处乱跑且乱咬其它动物,从而达到传播病毒的目的,然后你会发现这种病毒的确存在——狂犬病。

对于心理学家来说,以上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利他主义——能够尽量多地复制自己的基因会更能够存活下来,动物只是基因用于复制自身的手段,因此自私的基因制造出了无私的动物,因为进化史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基因在你的身体上或和在其它人的身体上,对于基因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如果一个基因所在的个体愿意为它的亲人们而牺牲,同样的基因存活下来的概率甚至有可能会有所提升。自私的基因理论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冷血的进化论的分析,但它却提供了一种对真正的利他主义行为的科学解释。

对非亲属的利他行为

许多情况下,合作产生的个体益处比单打独斗更多,因此动物们在进化过程中出现 了互惠利他主义(Reciprocal Altruism)。但在一个互惠的群体中,骗子(或搭便车者)可以不劳而获,会比诚实者更具有优势,那互惠利他主义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呢?

罗伯特·艾克斯罗德数十年前组织过一场比赛,让人们带着自己设计的计算机程序来进行多轮的囚徒困境游戏,这些程序有简单的全部合作或全部背叛,也有通过复杂的算法来进行预判对手的行为,但最终胜出的是阿纳托尔·拉波波特的程序——以牙还牙(Tit-for-Tat),程序的策略非常简单:第一次遇到新程序,选择合作;否则依照对方程序上次的选择做出同样选择。也就是说,对待一个人,永远先以善意揣度对方;但是如果对方选择欺骗自己,则下一次不选择合作;但也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对方背叛后再次选择合作,那么下一次选择可以合作。在这种策略之下,骗子在长期看来,只能单打独斗,反倒在生存上不占优势。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能够产生互惠利他主义的基因在漫长的自然选择进程中取得了更大的延续优势,而这样的行为是通过以下社交情感来达成的:

  • 感激(Gratitude)、喜欢(Liking):对合作者产生的情感,这会促使我们在未来投桃报李。
  • 愤怒(Anger)、怀疑(Distrust):对背叛者产生的情感,这会促使我们在未来以牙还牙或避免合作。
  • 愧疚(Guity):背叛它人时产生的情感,这会促使我们在未来更加友善。

非理性的好处

想象在一个这样的场景中:A、B两人共同分配资源(10美元),A 负责提出方案,B 只能选择接受或拒绝,但如果 B 拒绝了该方案,则两人都得不到任何资源分配。此时若 B 是一个理性人,无论 A 选择给多少,即便是 1 美元,B 也应该选择接受,因为选择拒绝永远是严格劣势策略;而如果 B 是一个非理性人,则 A 需要考虑 B 采取非理性行为而导致的后果。也就是说,纯理性的人更容易受到欺负,而非理性的人反倒具有一定的优势。

总而言之,情绪如恐惧、对子女的爱、生气、感激之情,并不是系统中的异常或噪音,相反它们是敏锐复杂的动机系统,是为了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打交道而产生的。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杰拉斯的博客

相关文章

当前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