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斯的博客

[转]当代大学生,没我们想象的那么堕落

杰拉斯 杰拉斯 | 时间:2012-03-06, Tue | 6,212 views
心路历程 

近十年来,社会给当代大学生很多负面评价,说他们是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没有责任感、没有使命感、急功近利、蝇营狗苟的一代。或许这些负面的特征他们确实具有。 但我们做平心之论,这些特征难道是他们独有的吗?

赶上文革结束后头班车进城的大学生难道就没有这些问题,为了获得一张进城的车票,他们会拿着高考复习资料背着昔日的手足兄弟躲到密林蒿草里去苦读(见刘震云小说《塔铺》)。这不是自私是什么?很多人一进城一上大学就抛弃了乡下的患难之交糟糠之妻,这不是背信弃义是什么?我们原谅70年代大学生的一些不轨行为,缘于对他们遭受了太多的苦难的同情。

80年代的大学生还是社会的宝贝,还是天之骄子,他们一面受着启蒙思想的滋养,积极干世,充满了批判精神和参与意识,同时他们又深受欧风美雨的洗礼,他们反传统道德、否定传统的价值观、将骑在传统的脖子上撒野视为潇洒。我们尽管对他们的行为充满惶惑和恐惧但最终还是以改革的名义接受了他们。

90年代后期的大学生最苦,他们目送免费公派的师兄师姐潇洒而去,自己却要承担昂贵的学费和沉重的就业压力。无节制的高校扩招又让他们丧失了天之骄子的光环。他们失去太多,社会却没有给他们以应有抚慰和疏导,却一味的责怪他们的浮躁和喧嚣。久经磨练的成人尚且不堪如此变化,何况少不更事的莘莘学子。现时代的大学生和90年代后期的大学生生存环境基本相似,但大学学历更加贬值,就业压力更大,就业环境更加严峻。好在经历了上十年的残酷现实的教育,大学生已渐渐习惯被社会边缘化的事实。大学生是什么,他们清醒自己不再是什么天之骄子,他们也不够以知识分子相称,社会没有要他们参与批判和质疑,充其量他们只是有点知识的待业者。改革二十年的成果没让他们充分分享,但改革的沉重包袱却毫不犹豫地让他们去背负。他们比任何时代的学生承当的压力都大,他们没有遭遇主流舆论提及的机遇。生存的哲学变得越来越坚硬。

我们批评时下的大学生没有理想主义色彩,我们是不是反问过这个时代是激情喷发的年代吗?实用主义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即使饱含理想,他们为谁而歌?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谙熟苏俄文学,沉浸在现代艺术的优美弦歌之中。一个经历了深重灾难的民族有太多的梦想,有太多深情的歌曲须要引吭高歌,即使目不识丁的农民,想到堆积如山的粮食,在梦里禁不住也要发笑。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多么骄傲呀,他就像一个百年望族里的大少爷,可以预见得到这份家业是自个儿的,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在阳光普照的地方朝自己次第展开,能不激情澎湃吗?现在的大学生为了谋得果腹之食不得不羊狠狼贪,他们或许不谙熟浪漫主义文艺作品,但他们更多了一些求生的技能,他们或许没在细雨中呐喊的经历但他们懂得在闹市营销的诀窍;他们没有充满胸臆的诗情,但他们确实锻炼了决胜千里的才干。生存的环境变了,作简单地比况已不恰当。菁菁校园里,他们并没有虚度时光,他们读懂了生活,他们找到了入世之途,是我们这些在理想主义年代成人的老师还沉浸在自己虚构的空中楼阁里。大学是培育人类理想的园圃,但更有义务传播真理——尤其是来自生活的朴素真理。说大学生垮掉了最多的是大学教师,更多的人只是以讹传讹。大学老师借以判断的标准一旦出现了问题,判断肯定会出错。当代大学生没有按老师预设的理想发展并不等于丧失理想,更不能武断当代大学生已经斯文扫地、溃不成军。

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垮掉的一代者的理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敬;另一方面是对传统道德的背叛,激怒了真真假假的道学家们。

说他们对传统文化不敬是说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扎扎实实地读几本圣贤书,肚子里没有经史子集,开口不能子曰诗云。大学生们不是不想读书,是就业生存的压力太大。人不能光靠吃大米活着,但如果连大米都吃不上了还谈什么文化建设呢?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学无术,实是不经之论,他们或许背诵不了十三经,不能读通《尚书》,但他们会电脑、会卡通画、会改编肥皂剧、会商业策划、还能一文不名游天下。这难道不是一种全新的知识?他们的英语可能没过四六级,但他们能开口就说,还足以表情达意,七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英语考分很高,到而今能记得26个字母而已。我们的高教老师十之八九感慨自己在在很多无谓的学科上付出太多,所得太少,得不偿失又无可奈何。但自己的学生以一种特殊的手段来解决这一矛盾时,我们的老师就上纲上线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教师也困在理论与实践的悖论之中。快节奏的生活,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得学生也难免沾染浮躁的社会心理。对大学生无心于务虚的大部头经典名著,对技术操作营销心理的口袋读本情有独钟,这一现象要充分理解和积极应对。据媒体报道,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就按官方公布的信度很值得怀疑的就业数据82%来计算,还有差不多65万大学毕业生工作没有着落,这个数字还会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而累加。他们确实不是不敬神明,是诺大的中国没有给他门安置一张能够静读圣贤书的书桌。树欲静而风不止。

说当代大学生背叛道德,这种表述其实不准确,充其量,他们只不过是将传统道德中认为不合理的部分潇洒的抛弃了。说他们不尊敬师长,师长们扪心自问过自己的言行值得受人尊敬吗?说他们放纵情感,对待两性问题极不严肃,我们应该看到这个问题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封建时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还有私定终生之事 。现在,在思想上,这些人是革命者;在艺术上,这些人是美好原型。狂飙突进的五四期间,男女同居更不成问题,连我们尊敬的鲁迅先生也来了个“三人行”。今天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耿耿于怀,只会贻笑大方。看到大学校园里遍地的寻找枪手的广告、明目张胆的作弊工具兜售,大家均以为找到了时下大学生不务正业,诚信缺失的明证。进而证明了当代大学生是不学无术精神萎靡的一代。作弊无论放在那朝哪代都是读书人的耻辱,绝对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有一定例,考场的风气和社会的风气一脉相承互为表里。社会风气好的时候,学风考风就好;世风一变学校也免不了俗。时下舍社会而求校园宁静只能是缘木求鱼。再说这种现象尽管很扎眼,但说不上是普遍现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读书在学习在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我们没理由以偏概全,这不足以证明当代大学生就垮掉了。

和近三十年的大学生比较,当代大学生其实具有很多优点。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极强,他们会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他们善于察颜观色、他们能随机应变、即使在处理就业、婚恋这样的大事上,他们也能做到果干决绝。他们不会为失去的恋情寻死觅活、也不会为蝇头小利老拳相向。不是他们在游戏人间,也不是释道哲学对他们起了作用。生活的哲学教会了他们豁达、宽容、取舍得当、不为物役。这种学问尽管不空灵飘逸但经世致用,几千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缺少的正是适用。2006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1400万,这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数字,这是我们这个变得越来越聪明和理性的社会积累的财富、积蓄的发展动力。再也不要对当代大学生求全责备了,善待他们,就是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留下一个明天。

转自:红网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杰拉斯的博客

仅有一条评论 »

  1. 呵呵 不错哇,博主换友情连接吗?期待回复